親近玉樹 擁抱圣潔
◇ 張海霞 (青海局)
飛機穿越云海,翻過群山,降落在青海玉樹巴塘機場。它載著“三江”兩岸無數親人的殷殷深情遠道而來,尋根、尋夢、尋歸處,像一只傳遞著愛、肩負著使命的白鴿,幾個小時之內就解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千年思念。
玉樹用它藍得濃郁、白得圣潔、綠得清新的色彩擁抱著親人。眼前的美透著大氣、帶著自由、溢著灑脫,就像行走在車水馬龍的擁擠里時,那種心心念念的返璞歸真,目光所及之處,都是震撼與純粹。玉樹的親人為朋友們送上了潔白的哈達,無需漂亮的客套,僅一個真誠的笑容,就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當時正值七月的尾巴、八月的前奏,是玉樹彩云沸騰 、鮮花點翠的季節。陽光熱情得毫無保留,將康巴漢子的臉龐涂成了堅毅的紫紅色,汗水里也折射出金燦燦的光芒。云彩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抓得到,千姿百態,肆意馳騁變幻。天空藍得明亮剔透,深邃悠遠,仿佛寫滿了優美的詩句,讓人沉醉、歡欣。綠色的草地從山腳鋪到山腰,隨著山勢一層層蕩漾開來,描繪著“碧波萬頃”,形成一塊巨大的保護屏障,守護著山尖尚未融化、宛如白玉的零星白雪。
冰雪化身為蜿蜒曲折的河流,從昆侖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和唐古拉山系的各個分支蕩蕩悠悠地流淌著,平坦處靜如處子,緩緩地、悄無聲息地,起伏處勢如猛虎,咆哮著、追趕著,奔向遠方。湖泊星羅棋布,寶石一般嵌在大地上,孕育著高原的生機和命脈。那些在石縫中破巖扎根的樹,讓人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像極了世世代代扎根守護著這一方圣土的藏族兒女,不畏艱難,只顧生長。
山環繞著水,水擁抱著山。山水林田湖草形成了一個有機循環的生態圈,也構成了玉樹名山之宗、江河之源、中華水塔的生態戰略高地。生活在這里的藏家兒女以最虔誠的心,保護生態、敬畏自然、守護凈土,讓各種生靈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
玉樹有世界上最大的瑪尼石堆。藏族同胞將自己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蘊藏在經文里,鑿刻在石頭上,一錘接著一錘,一塊壘著一塊,歷經百年,堅持不懈,形成了這樣一個浩瀚的工程,供人們祈福、禳解、轉經禮拜,隨時修正自己的思想。路上,偶遇一位刻經的老人,盡管衣衫襤褸,眼神里卻滿是專注與堅定。她一心一意地鑿著經文,完全不在乎行人的目光。如果說深陷在紅塵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的人們需要找一個地方凈化靈魂,那么這些石頭,這些淳樸的刻經人,這些圍繞著石堆奔跑,將所有原始的純真、歡樂寫在臉上的孩子,也許會讓你釋然、放下。
2010年4月14日,大地的劇烈顫抖,造成玉樹同胞傷亡,房屋倒塌,讓人悲痛欲絕。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的愛心捐助紛紛涌向玉樹,人們用溫情撫慰玉樹的傷痕,用大愛托起玉樹的明天。短短5年時間,一個嶄新的玉樹重新站了起來。如今的州政府所在地結古鎮已煥發出新的生機。每當夜幕降臨,燈火闌珊,格薩爾王廣場上,熱情的康巴漢子、美麗的卓瑪姑娘披著月光,就著燈光翩翩起舞,揮舞的長袖道盡對生活的熱愛。
在玉樹,心靈的震撼與洗滌無處不在。鋪展在眼前美得不真實的風景,是夢里無數次幻想的魂歸之處。頭頂盤旋的雄鷹,遠處悠然自得的牛群,馬背上吟唱著嘹亮歌曲的放牧人,都會讓那些在喧囂里掙扎的靈魂得到慰藉,去解鎖一種不那么緊繃、高壓的生活方式。
玉樹的氣質里,熔鑄了格薩爾王的英勇魂魄,累積了藏族兒女的真摯熱情,厚植了萬物生靈的無限生機。置身這一方高原凈土,總讓人莫名地感動,心中涌現的都是博大、包容、有愛、圣潔這些美好的字眼。風搖著花的身姿,葉托著晶瑩的露珠,土撥鼠伸出腦袋曬著太陽,你的笑容從心底綻放在臉上,這是玉樹送給你的最珍貴的禮物。
親近玉樹,一次走心的旅程,我走了,我會再來。